《BIM建筑建模》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,形成了"一协同、二导向、三维度、四合一"的特色育人模式。课程深度融入工匠精神、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,开发32个典型案例和系列微课,在智慧职教平台服务已累计2226名学习者,被68家单位采用。通过校企协同,学生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将近20项,发表论文3篇、出版专著2部,教材1部,申报省、市厅级课题7项;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、二等奖。课程创新"四合一"教学场景,将真实项目与思政教育结合,毕业生职业素养获企业高度认可。建设了动态化数字资源库,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。建立了包含专项经费、教师考核、多元评估的长效机制,全面达成"价值引领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"三位一体目标,示范效应显著,完全符合省级示范课程验收标准。
一、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
1.“一协同、二导向、三维度、四合一”模式成熟
协同育人:依托广东省BIM工程中心,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与华腾建信有限公司、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、惠州中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,形成“校企共建、工学交替”的协同育人机制,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。
双导向驱动:以“工作过程+企业需求”为导向,将思政元素融入BIM技术全生命周期教学,实现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
三维度贯通:覆盖学生(知识、能力、价值观)、教师(教学能力、思政素养)、专业(跨学科思政体系),构建全链条思政教育框架。
四合一场景:通过真实项目实训,实现“工序场景、项目、身份、思政”深度融合,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。
2.数字化资源建设
依托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平台,建成系统化、动态共享的思政资源库,涵盖1+X课证融通、企业案例、社会培训等模块,融入劳动教育、职业道德等内容。
二、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
1.教学内容与思政映射
案例化教学:在“轴网创建”中融入祖国统一教育,在“族创建”中弘扬传统文化,在“模型漫游”中倡导环保理念,形成6大类思政映射点(如爱国主义、工匠精神、中国梦等)。
全流程渗透:从BIM环境设置到模型出图,每个教学环节均设计思政目标,如“参数化建模”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“图纸创建”强化规范意识。
2.教学成效显著
学生获国家级、省级技能竞赛奖项十余项,拟发明专利1项,体现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提升。
通过问卷调查,99%以上学生反馈思政案例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“四个自信”。
三、标志性成果与示范效应
1.成果产出
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,明确“三位一体”教学目标(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)。
开发思政特色课件、教案及典型案例库,出版《Revit建筑建模实训教材》。
师生完成30余项大型BIM项目(建模面积超800万平米),服务大湾区建设,助力精准扶贫。
2.社会认可度
课程通过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推广,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,企业满意度达100%。
师资团队发表论文10余篇,获国家级、省级竞赛奖项多项,示范辐射省内同类院校。
四、持续改进机制完善
1.动态评估与保障
建立“学生评教+教师互评+企业反馈”多维评价体系,定期优化思政融入路径。
专项经费支持思政改革,将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优指标,确保长效推进。
2.问题导向的持续优化
建立"教学反思-问题诊断-改进实施"闭环机制,每学期末组织教学团队针对思
政教学效果开展专项研讨,形成改进方案。开发"BIM+思政"典型案例库,定期更新教学资源,确保案例时效性与行业契合度。